讲座1:面向能源小分子的金属纳米催化剂原子尺度精准调控
报告人:吴宇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报告时间:2021年4月10号 上午9:00
报告地点:嘉锡楼413
报告人简介:吴宇恩,广西桂林人,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2009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2014年在清华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师从李亚栋院士。2014年9月至今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工作。一直专注于纳米晶催化剂的可控制备,近5年来,以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包括Nat. Cat.3 篇,Nat. Commun.5篇、J. Am. Chem. Soc.8篇、Angew. Chem. Int. Edit. 11篇, Adv. Mater 5篇,Joule 1篇, Chem 2篇等,论文共计SCI引用8000余次,科睿唯安高被引学者。2015年获得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7年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专项青年项目资助并任首席, 2017年获得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资助。担任国际重要期刊Science Bulletin (国际Q1区) 副主编,Science China Materials(国际Q1区) 编委, Small methods客座编辑, 无机化学学报青年编委等,内燃机协会燃料电池分会委员,2019年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20年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实现多项成果转化。
报告简介:吴宇恩教授课题组,近些年来一直专注于催化剂的理性设计及精细调控,并将其应用于能源小分子“化学键”的精准活化。基于对催化剂成核与生长的认识,发展出了全新的“化学刻蚀与原位成核”的合成方法对燃料电池Pt基催化剂的表面精细结构进行改性,实现了对Pt基催化剂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的双重调控,实现了相较于商业催化剂质量活性24倍的提升。发展了全新的单原子、团簇催化剂的合成方法,首次将金属载量从1%以下提升到了具有实用价值的5%以上。基于对配位与成键的精确调控,实现了单原子、团簇催化剂精确配位结构的调控,从活性、选择性、稳定性上实现了调控与优化。实现了酸性条件下稳定的非Pt氧还原催化剂的开发,基于这个材料组装的氢空燃料电池目前已经得到工业界认可。
讲座2:MOFs基材料用于能源存储与转化
报告人:李光琴中山大学
报告时间:2021年4月10号 上午10:00
报告地点:嘉锡楼413
报告人简介:李光琴 教授,中山大学伟德bv1946官网,国家海外引进高层次青年人才,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带头人,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二期”引进人才,主要从事纳米多孔配位聚合物杂化材料研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纳米颗粒与多孔配位聚合物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探究其在气体吸附、催化、能源存储与转化等方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曾获中山大学芙兰奖教金、中山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日本JSPS育志奖、京都府知事奖、国际金属储氢会议最佳海报奖、第63届日本配位化学会青年奖、第 4 届国际金属有机骨架会议最佳海报奖等。曾以第一/通讯作者的身份在 Nat. Mater.、J. Am. Chem. Soc.、Nat. Commun.、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Adv. Sci.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
报告简介: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一种新型的多孔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其比表面积大、结构多样、可设计性强、孔径尺寸可控,在气体存储/分离、催化、能源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本课题组通过结构工程、缺陷配体等策略调控了材料的电子结构,有效的制备了基于MOFs材料的电催化剂。例如,利用单羧酸配体取代,有效调节了MOF的电子结构,得到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通过单原子修饰策略,在MOF中引入钌单原子,有效调节了MOF金属中心的电子结构,优化析氢反应的吸附能,提高了电解水产氢的催化活性。再者, MOFs衍生的多孔碳材料化学稳定性高、导电性好、比表面积大,在能源储存转换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钴、锌离子的双金属MOFs为前驱体,通过调控前驱体中双金属比例制备了非贵金属钴纳米颗粒/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并通过引入N杂原子调节材料组成与电子结构,发现该类材料具有优异的氧析出和氧还原性能,拓展了MOFs衍生材料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
讲座3:利用多酸制备新型电催化剂用于电解水产氢研究
报告人:李阳光(东北师范大学)
报告时间:2021年4月10号 下午14:00至15:30
报告地点:嘉锡楼413
报告人简介:李阳光,东北师范大学伟德bv1946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化学概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要从事功能导向的多酸设计合成与能源催化材料相关的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 论文100余篇,包括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Energy Environ. Sci., Nature Comm.等;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参编学术专著2部;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四完成人);多次受邀组织国际多酸化学会议并做邀请报告;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报告简介:概述多酸在电催化方面的应用,就多酸电催化的机理、与传统铂电极相比的优势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以及就分子设计、实验合成、结构分析以及功能性质测试等相关问题进行介绍。
讲座4:光生电荷调控机制及化工废水处理
报告人:侯阳(浙江大学)
报告时间:2021年4月10号 上午11:00
报告地点:嘉锡楼413
报告人简介:侯阳 研究员,浙江大学“百人计划”入选者,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浙江省千人计划,浙江省特聘专家,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得者,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核心成员等。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太阳能驱动光电化学水裂解制氢气和氧气、环境污染物控制及资源化、能量存储与转换器件。迄今为止,已在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Nat. Commun.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论文总被引用超过12,000余次,H因子为60。授权中国国家专利10余项并转化2项。现担任副主编: Nano-Micro Letters (IF = 12.264),副主编: CEJ Advances (Elsevier出版集团),青年通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IF = 6.495)等
报告简介:化工合成类有机废水中含有大量高浓度杂环类有机污染物,具有成分复杂、毒性大等特点,很难用常规的物化和生化方法处理达标排放,造成极其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光电催化技术被认为是控制这类污染物最具发展前景的新技术之一。针对光电催化技术处理难降解废水中存在着电荷载流子复合几率高,导致量子效率低的问题,本报告提出光生电荷载流子的“高效传输-高效分离-高效利用”的研究思路,构建了系列具有特殊微观结构的新型高效复合光电催化材料(氧化铁、氮化碳、氧化钨和硅基复合光电极材料),通过对光电催化材料的结构设计、界面调控和表面调变,实现对电荷载流子的体相高传输、界面高分离和表面高利用,显著提高电/光电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性能,实现电/光电催化体系中的阴阳电极协同耦合。该系列成果为发展高效光电催化太阳能转化体系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